- 首頁 > 學習園地 > 正文
【遇見大師】點金美術藝術時空之旅——朱耷
2023-06-15 09:06:07
如果把人類漫長的藝術歷史比作一條銀河,那么歷史上的藝術巨匠就像銀河上璀璨的繁星點亮了我們的星空,推動了藝術發展的進程。
點金美術在致力于青少年美術教學的同時,也不忘為大家普及藝術常識。這一期,讓我們回到明末清初,去結識中國畫一代宗師——朱耷。
八大山人不是八個人,而是一個人,名叫朱耷。在成為八大山人之前,他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,明亡后削發為僧,后改信道教,住南昌青云譜道院。
“墨點無多淚點多,山河仍是舊山河。橫流薍石枒杈樹,留得文林細揣摩?!边@是朱耷人生與藝術生涯的寫照。
他懷念朱明王朝,深懷“亡國”之痛,精神郁抑,情態顛狂。
明朝滅亡后,朱耷痛苦不能自己,他在大門上寫了一個“啞”字,遇人不言語,要么打手勢,要么做筆談,傳說他很瘋癲,時而大哭、時而大笑,經常喝得酩酊大醉,他當了三十幾年的和尚之后還俗,之后改信道教。
朱耷(八大山人)、原濟(石濤)、髡殘(石溪)和漸江(弘仁)一并稱為“清初四僧”,四人都擅長山水畫,各有風格。
朱耷在六十歲之后才開始使用“八大山人”的名號,據說是“八大山人”形似“哭之”、“笑之”。
特殊的生活經歷、思想狀況決定了他繪畫創作的基本傾向,即用高度強烈的筆墨效果和象征手法,抒發他高傲、冷漠、苦痛、仇恨、輕蔑等種種對現實不滿的感情。因此他的作品個性特征空前突出。
他筆下的魚鳥神情奇特,常常顯出“白眼向人”或痛苦不堪、倔強絕翠的情態。
他畫了不少孤魚一尾,無水無草,空曠無邊的畫幅,塑造了很多孤獨者形象。這些形象或表達了他對世態人情的嘲諷,或是他自己人格精神的寫照。
他筆下的鳥,有的側頭一瞟,傲視著;有的梗著脖子,半閉眼睛,蔑視著;有的瞪著雙眼,怒視著;有的脖子一縮,全然漠視;有的自顧自梳理羽毛,直接目中無人。
眼神盡是三分譏笑,三分薄涼,四分漫不經心。
八大山人不僅畫有名,他的書法也非常有特點,被稱為“八大體”,有其獨特的魅力。
有關史書普遍認為,八大山人書法取魏晉風韻,受歐陽詢、懷素、黃庭堅、董其昌等影響頗深。如他早年仿山谷老人書作《酒德頌》,雖然不夠成熟,但明顯有黃庭堅的痕跡。
八大山人書法還受到其畫風的影響,他的“凈”、“靜”、“孤”之藝術境界,在繪畫世界中,以草木花卉鳥蟲等寄托;而在書法里,他以篆書圓厚和簡潔的點畫筆法詮釋。
以國畫、書法為代表的中華藝術博大精深、源遠流長,點金美術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。在暑假期間,點金美術設置的國畫、書法、動漫暑假特色課程深受小學員們的喜愛,現在火熱報名中,歡迎廣大熱愛藝術的孩子們到校咨詢。
更多藝術相關小知識請持續關注【點金美術官方服務號】,點金美術也將繼續秉承“盡心、盡責、至善、至美”的辦學理念,想學員所想,幫助小學員們進步和成長,用藝術點亮他們的生活。